在這一大片由火山爆發形成的古老大陸,雖然是全世界面積第三大的國家,澳洲人帶給我的感覺卻更像是個與世無爭的島國居民,一切自給自足。在這裡最重要的經濟活動是農業、礦業、跟畜牧業,其他的活動似乎都只是附加上去的,這也讓澳洲有著與其他經濟體競爭的資源與本錢,加上近幾十年來開放並鼓勵新移民的遷入,高加索白人、非裔黑人、印度人、亞裔黃種人,各式的種族在這裡落地生根,接著融合在一起,讓澳洲的文化更增添了特殊的風味。在這裡,沒有紐約那樣的忙碌與冷漠,同樣是有著多元文化的國際型都市,這裡更多了一點亞洲人般的親切、和歐洲人般的氣質、還有澳洲人獨特的悠哉閒適的生活態度。
我這次負責大洋洲的案子,雖然說是大洋洲的所有國家,其實也不過就是三個主要的區域 ─ 澳洲、紐西蘭、和其他島國。我們公司在大洋洲的總部位在澳洲東南方 Victoria (維多利亞州) 的最大城 Melbourne 市中心。從紐約飛墨爾本整整花了我二十幾個小時,這簡直就是到了世界的另一端了。星期五中午的飛機,一直要到星期天傍晚才到達,真的是折磨人的旅程。一下了飛機,清冽的冬天氣息就撲面而來,想到自己只有距離南極州大約五千多公里,心裡就一陣興奮。自己一個拉著一大一小的行李,搭上 Shuttle Bus 。我同事每次都很訝異我會想要嘗試搭當地的交通工具,因為對我們出差的人來說,只要是交通費,公司都會幫你實報實消,而且重點是搭計程車比搭巴士或是地鐵轉車方便太多了。不過我這個愛探險的傢伙,怎麼可能會放棄這個機會呢。
在走進辦公室的第二天,我就認識了一個已經從台灣移民來澳洲十幾年的同事 J 君。當我們互相知道對方是台灣人之後,他開心的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,開始嘰哩呱啦地講起國語,還熱情的邀請我參加他們在週末的家庭聚會,一大群兩大家子的人就到郊區的義大利海鮮餐廳聚餐。席間國、台、英語交雜,談的是熟悉的台灣新聞,還有他們在墨爾本這邊的瑣碎小事,這溫暖了不少我單獨在這裡出差的孤獨感。不過這樣近距離跟這些老移民接觸,讓我又能更進一步的認識澳洲這片土地。
澳洲有著豐富的天然資源、完善的社會福利,每天更只需要上七的小時的班 (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) ,他們把剩下來的時間留給家人跟自己。在台灣甚至在美國到處可以看到燈紅酒綠的夜生活,在這裡是特例。每天五點下了班以後 (雖然我每天大概都要工作到八九點,不過我有找一兩天早一點下班) ,街上的商店跟餐廳也都跟著打烊了。來說件我的糗事吧!我來的這段時間剛好是他們冬天最冷的時候,清晨跟晚上的溫度只有攝氏三四度,我又因為打包的太趕,忘了帶我冬天的黑色長大衣來,不得不找了一天準時下班打算去市中心的百貨公司買件外套。這天我特別交代當地的同事我會找點離開,還問清楚了哪家服飾店或是牌子比較有名,喜洋洋地打算找件有澳洲羊毛的好料當作送自己的禮物,也可以隔天穿來給同事秀一下。卻沒想到當我撘了電車,不到下午六點到達市中心的時候,放眼望去只有一個在賣炒栗子和花生的推車小販還在營業 (他也準備要收攤了) ,偌大的市中心街頭,竟然一家開著的店都沒有!我不死心的往同事推薦的百貨公司走去,越走街上越是冷清,不僅店舖的鐵捲門已經拉上,甚至於把燈也都熄了。我就像是個遊民一樣飢寒交迫的,好不容易鑽進一家 7-11 (是的,墨爾本市中心還有不少家 7-11 的) ,買了一支巧克力順便取暖。最後我就像個鬥敗了的公雞快快的跑去坐車回飯店,而那支巧克力就是我當天的晚餐了 (回去因為時差太累了,就睡著了) 。回過頭來想想,這樣早早休息打烊的生活習慣,我還是第一次見試到。之前有機會到歐洲西班牙去,可能是因為 Madrid (馬德里) 是有名的 the City of Tapa Bars ,就算我晚上十點、十一點下班吃飯,雖然那些服飾店也都關門了,街上還是有逛不完的小酒館跟餐廳。更何況那時候只是下午六七點鐘,對我這個從 24 小時不打烊的台北和紐約市來的人來說,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。
還有更讓我驚訝的,就是他們的就業情況。我這次來墨爾本是坐在一個七八十人的大辦公室裡面,這些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只是約聘僱的人員。聽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沒什麼,現在很多公司也都只是約聘的人員,正職的員工越來越少了。不過在台灣或是在美國,大部分的人會想要盡量爭取正職的機會,但是在澳洲,我看到的是大家爭相恐後的想要當聘雇人員,然後以時薪計籌。說真的,這給我很大的衝擊跟震撼。尤其是看到跟我類似年紀的同事們,大家生活的很自由,今天想要早點下班去打球,或是下禮拜開始打算請個一個月的假,到歐洲或是哪裡當背包客,等等等。天啊!我聽到這樣的工作跟這樣的生活,一整個心都像活了過來似的,這不就是很多人說的,工作跟生活的均衡嗎!?這樣的工作其實薪水並不差,只是沒有保險或是一些公司的福利,可是還是有機會能買公司股票或是什麼的。在跟他們東拉西扯聊了之後,這才真正了解為什麼我們在工作上的認知會有這麼大的不同,其實就是一句話 ─ 「心遠地自偏」。
陶淵明在著名的「飲酒詩」裡面說的「心遠地自偏」就是這個道理。只要自己的心境改變,不管外在環境如何改變,或是身邊的人怎麼看待,心念改變、態度改變、行為自然就會改變了。在澳洲人的生活哲學裡面,工作與生活的分配就是要這樣的彈性跟自由的時候,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這麼的自然,而對我們來說那些生活上的不方便,或是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立獨行 (晚上五六點就關門、寧願約聘僱也不要正職、等等) ,在這時候就變的在普通與正常不過了。
不過我倒是還滿希望可以有一點夜生活的,至少像是夜市或是什麼的。啊!越講我越懷念起台灣的夜市啦!
《晉‧陶淵明‧飲酒詩》
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。
問君何能爾?心遠地自偏。
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
山氣日夕佳,飛鳥相與還。
此中有真意,欲辯已忘言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