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在夏天來過美國的朋友就會知道,在美國夏天有所謂的「 Daylight Saving (日光節約時間) 」,這是從一次世界大戰當時的一位英國人 William Willet 規劃出來而且倡導的政策。所以在美國也就因為實施日光節約時間,所以在夏令時間太陽都可以到八九點才下山。還記得我剛來到美國的那年夏天,雖然沒什麼時差問題,可是對這麼晚下山的太陽還是有點不習慣。記得那個時候常常都會打球打到太陽下山才回家吃飯,每次吃飽飯都十點、十一點了,沒多久就要睡覺了。哈!這對當時生長在亞熱帶台灣、從沒出過遠門的我來說,還真是個難忘的記憶呢!不過阿,我倒是滿喜歡這樣能享受日照的好日子。就算五六點下了班,還有三四個小時天還是亮著的,這種感覺真好!
紐約中央公園的東南角落有一個小池塘,從地鐵 (Subway N‧Q‧R‧W 58th St Station) 站出來,剛好就可以從石圍牆邊看到這個迷你的小池子。這裡是一個我會帶朋友一遊的口袋景點,不論是從西邊的哥倫布廣場 (Columbus Circle) 進到公園來,或是從第五大道逛街逛到這裡,我往往都會在這個池塘邊小坐片刻。看看在池子裡游泳戲水的水鳥,花叢間翩翩起舞的蜂蝶,還有絡繹不絕的來往遊客,跟他們手中的大小狗兒。池塘的北角有一個石砌的拱橋,趁著藍天綠水、白鷺鴛鴦,映著曼哈頓中城區的高樓大廈,就像是高駢《山亭夏日》詩句裡面形容的那樣閒適悠靜 ─ 「綠樹陰濃夏日長,樓台倒影入池塘。」如果剛好有個吹彈 Saxophone 跟 Bass 在附近彈奏的話,隨便拿起一本閒書,躲在「夏木陰陰正可人」的大樹下,這會是我最愛的紐約夏日午後。
還記得小時候,阿嬤總是會硬要我跟弟弟在吃完午餐後,到舖著草蓆的榻榻米上去睡午覺。在屋子後面的大樓還沒蓋起來之前,我跟弟弟的房間可以從窗戶看到後頭的那片大空地,在暑假三十幾度的大太陽下,我們總是伴隨著震天響的「知了、知了」蟬叫聲,和房間裡老舊的電風扇「喀喀喀」旋轉聲入眠。夏天對我的記憶就是這樣子:黃土地、綠樹、藍天、白雲、惱人的蟬叫聲、喀喀喀的風扇聲,還有一種夏天特有的味道。我不知道是不是王安石詩裡面的「麥氣」,但是我卻很享受那樣悠閒的感覺,而這似乎是在紐約複製不出來的夏天氛圍。
辦公室裡的同事們,一個接著一個請休年假出遊,我的座位附近總是會少個一兩位同事,更不用說其他歐洲、美洲跟我合作的同事的情況了。有些公司甚至還有夏令時間,每個禮拜可以少上班一天,或是每天可以早幾個小時下班。讓員工可以盡情享受難得的夏天,然後全身曬的紅通通的回來。而且就算你今年沒能出遠門去海邊、沙灘曬太陽,也沒有在中央公園的大草地上搶到日光浴的空位,他們也會相約到 Tanning Store (做日光浴的店) 去曬幾個下午,這才能表示自己沒讓這個夏天溜走。
不知道怎麼地,在這個安靜 (同事都跑光光了、沒有電話也沒有 Email ) 、慵懶 (專案負責人也請假了) 辦公室裡的夏日午後,我想到了阿嬤切好了一大盤的西瓜和一桶青草茶,要我們在睡醒了之後給我們消消暑,當然還有那從不間斷的蟬叫聲與那張舒適的榻榻米小床。「竹方床,針線慵拈午夢長。」不知道你有沒有被我傳染到愛睏的那種感覺,真想找個陰濃的大樹下好好地打的盹兒。哈!
《唐‧高駢‧山亭夏日》
綠樹陰濃夏日長,樓台倒影入池塘。
水晶簾動微風起,滿架薔薇一院香。
《宋‧秦觀‧三月晦日‧偶題》
節物相催各自新,癡心兒女挽留春,
芳菲歇去何須恨,夏木陰陰正可人。
《宋‧王安石‧初夏即事》
石樑茅屋有彎碕,流水濺濺度兩陂。
晴日暖風生麥氣,綠陰幽草勝花時。
《宋‧李重元‧憶王孫‧夏詞》
風蒲獵獵小池塘,過雨荷花滿院香,
沉李浮瓜冰雪涼。竹方床,針線慵拈午夢長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